首页 > 科普向未来 > 详情

科普向未来

匡廷云微课:《追光之路》

2025-05-15 16:51:47 来源:未来网


【院士简介】

匡廷云,1934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市。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是中国叶绿体膜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24年,匡廷云院士受未来网“科普向未来——公益微课堂”节目邀请,为全国小朋友们上《追光之路》微课堂。

为什么要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小小的叶绿体为什么能推动人类大发展?

90岁女院士连续经历三次癌症,

为什么还在植物研究的一线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年逾九旬,

却依然在科研一线活跃,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始终坚持向光而生,追光而行。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体内的叶绿素

吸收太阳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再放出氧气来的过程。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都非常重要。

而中国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光合膜蛋白研究,

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

在1962年,匡廷云在莫斯科国立大学

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

1963年回到中国之后,

她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至今,

研究的关注点是光合膜蛋白复合结构与功能。

上世纪80年代,匡廷云参加完

在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光合作用大会

回国后,她向曾任中科院植物所所长的汤佩松汇报

光合膜蛋白太重要,难度很大,

且国际竞争太激烈。

快90岁的汤先生当即拍板,

既然这么重要,中国也要做,

并立即决定进行学科交叉,

由中科院植物所从生化入手、生物物理所从结构入手,

开展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

团队突破了无数个难题,

并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此期间,匡廷云三次患癌,

治疗中也不忘回到工作岗位。

目前,

匡廷云的团队研究,

在国际范围内属于国际科学技术前沿

项目成果也是在国际领先地位,

团队精诚团结,

还在继续的奋斗,

进一步结合光合作用的科学前沿,

结合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还在进一步努力的向前发展。

90多岁的匡廷云研究光合作用已60多年,

她小小的身躯里似乎蕴含着取之不竭的能量。

这位从教科书里面走出来的“奶奶”

一直是许多年轻人的榜样。